top of page

馬股VS美股,你應該怎樣選擇?

Writer: Nigel ChongNigel Chong


最近的股市都有一個現象,就是很多年輕的朋友都開始湧進股市,一來是先前的牛市把很多人都吸引了進來。二來是同齡的朋友也漸漸開始有點儲蓄,可是開始學習投資了。


那麼很多新手會有這樣的疑問,我應該在哪一個市場進行投資呢?

一般上,馬來西亞的投資者都會選擇在本地的市場進行投資,而其他也受歡迎的市場有香港交易所和美國的交易所。


那麼,其實本質上都是交易股票,在美國進行股票投資和在馬來西亞進行投資有什麼區別呢?今天我們來一一討論。



企業類型

投資股票就是投資一門生意,你相信哪一家公司的前景,公司的管理層和公司的財務表,賺錢能力等等。說白了,投資股票就是你成為那家公司的股東,佔有該公司的股份,股份的大小就要看你持有的股票有多少了。


而投資在馬來西亞或美國市場最大的差別,就是投資在不同的企業。


馬來西亞的上市公司都是一些我們熟悉的公司,像是Nestle(4707), MyNews (5275), Dutchlady (3026) 又或者是去年剛上市的MRDIY (5296),還有我們所熟悉的銀行等等,像是Maybank (1155), PBBank (1295), HLBank (5819) 等等。


在本地進行投資的好處就是把錢投資在你熟悉的企業,這些公司提供的服務或者生產的產品,都受馬來西亞人民喜愛,所以在本地投資在這裡的上市公司,你可以把錢投在你相信或喜歡的企業。而且,馬來西亞還有很科技公司在替世界的科技大巨頭生產零件或代工。像是Inari (0166) 就是德國的光子公司Osram 和美國半導體公司Broadcom 進行代產。


Osram 是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光子學公司,他們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,從VR到自動駕駛Lidar的技術,從智能手機到互聯網與建築和城市中的智能照明。而Broadcom是半導體技術的領先者,他們設計,開發和提供廣泛的半導體和基礎設施軟件解決方案。Apple也是Broadcom的客戶之一,所以我們可以看到Apple和Inari的連結——Inari 間接的供應零件給Apple。


另外,美國的企業我們也不陌生 —— 像是Facebook,Instagram,Whatsapp 都是屬於Facebook旗下的。然後我們也看到我們常用的蘋果手機 iPhone 也是蘋果 Apple 的產品。 男女老少喜歡看的Youtube也是屬於Google的,還有我們常用的Shopee 的公司Sea也在美國上市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市場有著各式各樣的大公司。這些公司提供的服務至全世界,幾乎有互聯網的地方就有使用他們的服務。


撇開互聯網公司不說,我們馬來西亞人也有經常購買美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。像是Coca-Cola 可口可樂和Pepsi Co百事可樂的各種飲料,Nike 耐克的運動服裝和鞋子,麥當勞 McDonald's的快餐業務。


所以你投資的第一步就應該決定,哪一個種類型的企業比較適合你?



資訊與透明性

比起兩個市場,美國的股票市場有著明顯的優勢—— 在各大金融網站都可以找到各種資料,這也是本地市場提供不了的。


撇開數據,我們都很清楚知道美國市場匯集了世界各地的機構和投資者,而本地市場大多數都是本地的機構和本地的投資者,當然肯定也有外國的投資者,只是相對比較之下,我們都知道美國股市是全世界最大,擁有著巨大的流通性和潛力。


在美國的上市的企業,一般上的資訊都可以容易的在網上獲得,如 Investing.com , Finviz, Morningstar, Wallstreet Journal, Bloomberg 等等。 一般上美國的企業也比較多人關注,所以網上的資料一大堆。尤其是近幾年的很多年輕一代的投資型網紅也越來越多,大家都做了很多功課分享,關於企業的背景,運營模式及前景等等。


在本地市場,雖然也越來越多人覆蓋這個範圍:很多人開始經營投資這一塊,不過馬來西亞人的財商比較低。相比起很多國家,的確馬來西亞人的理財知識和投資這方面是比較差的。而慢慢地我們也看到很多人開始分享各大馬來西亞企業(如Sharix,12Invest,第一天投資,EE Cameron 等等)。這也大大地幫助了本地的投資者了解很多關於投資的知識。要知道上一代,資訊就只是從報紙來的,還有人家的口中聽來的。


當然,在資訊爆炸的年代,也要學會過濾雜音,不要因為太多無謂的評論而影響自己的決定。要學會當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投資者,不然可以預測到你未來的投資路上會一塌糊塗。



入場門檻

很多新手可能會不清楚,到底需要多少錢才可以開始投資。


其實,開始並不需要多少錢,在這個年代你只有一千塊你也可以投資,而你要買入的股票價錢將決定你的資金足夠買入或否。


在馬來西亞股市,最低買入的股票單位為100units,簡稱一 lot, 所以當別人說買入一lot的話就是一百個單位。


比如,你要買入GENM 大馬雲頂的股票,股價為RM 3.11, 最少必須要有RM311 來買入一百單位的大馬雲頂的股票。


然而,如果是要買入NESTLE 的股票,一股為RM138,最少必須要有RM 13,800 來買入一百單位。所以這就是我所說的你買的資金需要以股價決定你投資的門檻。


反之,美國市場沒有這樣的規定,也沒有限制你最少需要買入的單位。也越來越多證券行讓投資者買入少過一股的股票。比如你要買入0.1單位的特斯拉,很多證券行也會讓你買入Fractional Share (一部分的股票)。


所以說,雖然投資美股需要使用美金,但是因為沒有限定要最低買入的單位,某個程度上投資美股的門檻會更小。



操作方法

在不同的市場,也有不同的投資者。當然也有不少的交易員,利用市場的波動去賺取盈利。這一點上,兩個市場沒有太大的差別。


不過,在美國市場,投資者可以做空(Short-Selling),做空的意思就是賣股票,不看好股票的走勢而先賣出股票(此舉動是不需要先擁有股票)。而在低點是買回股票,從中賺取差價。


在馬來西亞的做空有限制,只能是在一天內(IDSS)的交易。另外,本地市場還有Limit Up/ Limit Down,一塊錢以上的股票都只能在一天內漲30%或跌30%,相信這個機制是為了保護企業和投資者,以避免股價被過度拋售;而這是在美國沒有的,我們可以看到美股一天漲100-200%,也可以在一天下跌90%。


如果你是長期投資者,相信這些都不是很大的因素,不過你必須知道這些遊戲規則。



結語

所以說了那麼多,你應該把錢投在什麼市場?


如果資金充足的話,可以考慮兩個市場都投資——以達到多元化來降低風險。


我個人的建議是,投資美股,因為美股的增長是很巨大的,要知道投資的訣竅在於複利。如果在一個未來充滿不確定的市場進行投資,相信該複利能力也有限。


再加上,美國過去十年都有穩定的增長,具有潛能的公司選擇也比本地市場多很多。在我看來,本地很多企業對外企的依賴性過高(像是我先前舉的例子),一旦Apple 被影響,Inari的股價也會隨之動盪。


你再看看美國的指數,不管是Dow Jones, S&P500 過去十年的圖表走勢,再看看KLCI在1500點徘徊,相信你也會有答案。


我個人認為,在兩個市場交易也有獲利的機會,不過長期投資我會更傾向於美國市場更多。


希望你在這篇文章中一樣有學到東西,也鼓勵你分享出去讓你的朋友獲益!


歡迎前來留言,或者到我的社交媒體上追蹤我。


對股票交易和投資有興趣的朋友,可以在這裡找到我。



 


【免責聲明】 本文僅為心得分享,不包含任何投資推薦及購買行為;所有投資交易皆存在風險,且差價合約衍生產品涉及高槓桿和高風險,虧損可能超過您的投資金額,請謹慎投資。本文不構成任何開戶建議,請謹慎選擇具有安全監管保障的券商投資平台。


 

精選文章:


Comments
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Twitter
  • Telegram

©2025 by Ncspace Academy Sdn Bhd (1563529-T)

bottom of page